|
1,汉室不能复兴,孔融是曹家大业得绊脚石。杀之当然对曹魏有利。
孔融只是一个文人而已,无兵无权,曹操即可携天子令诸侯,朝中重要的职位都是他的心腹,天子都只是个牌位而已,区区一个孔融,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就算孔融经常驳斥曹操的一些做法,但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呐,伐乌桓时,孔融反对曹操禁酒,曹操还是禁了酒。孔融反对曹丕纳甄氏为妻,甄氏最后不还是跟了曹丕。所以说杀孔融只能图个耳根清静,别无他用。
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就由浅而入,从治理国家和当时人才政策的方式去想,这是有益于魏的
2,孔融徒有虚名,杀之决不会止天下英杰来投的脚步。有识之士都明白孔融徒有虚名!
孔融决不是徒有虚名,他是一个文人,还是建安七子之一,对建安文学有着相当高的贡献,曹丕对孔融的文采也非常欣赏。孔融不仅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而且能够积极把握机会参与政治管理。
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他被举为北海相,有机会独执一方时,立即“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充分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谋略和勤奋。刘协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他在被张晓用二十万众兵击败以后,仍然毫不灰心,继续收集失散民众,“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举贤授能,想以此达到实现理想的目的。
不仅如此,孔融也 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人的优点;如果了解别人的才能而未加荐举,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其余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正因为如此,他历官期间,“荐达贤士,多所奖进”。在北海时,他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又表请朝廷为当时著名大儒郑玄在故里高密特立“郑公乡”。孔融做太中大夫时,每日宾客盈门,他感慨地说:“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杀孔融这样的名士,特别是全家抄斩(再加上是孔子后代的关系),寒了天下名士之心,一些能人义士不肯来投,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是庞统,他并不像诸葛亮那样一定要维护“汉统”,对他来说孙刘曹只要是明主投谁都一样,他先后投过孙权、刘备,但就是不肯投曹操,还出主意害过曹操(演义中的连环计),为什么?恐怕和孔融之有点关系。
事例:
不说别的
1没有远见,官度之战等
2嚣张成性,以才名盛而随心所欲,具体事例太多了
3"充分显示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谋略和勤奋",呵,看了这句让人发笑啊,请问何处谋略之战,勤奋的人多着呢,与管亥...北海各战,乱世之中自作聪明,失了领地
其他的尽不说,三点足矣
3,维护曹家威严,孔融多次留难曹操,破坏曹家威严,杀之可也!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只能说明曹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中国的文人难免会有些那样的毛病,然而就是这样说说,对曹操而言又能有什么损害呢?一笑置之又有什么不可呢?曹操却因为这个杀了人,这怎么可以令别人心服?看来以后在曹操手下做事都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不敢做的事不做,不敢说的话不说,敢怒而不敢言而已。
齐家再安国听过吧?而曹两者皆如齐家,岂可出现这样不法之徒,曹操心胸狭窄,一再三,三再四,不断重复,且变本加厉?下面的例子很好啊~~事不过三,那将领过一乃就舍生为国,回到现实,请大家以孔融的角度来想
昔日的“绝缨之会“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楚庄王与群臣一同宴乐至深夜,人醉蜡灭,黑暗之间有人扯王后的衣襟,王后摘下那人官帽,向王稟报,要求立即点亮蜡烛抓住不法分子严惩,停顿片刻,王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所有的官员全部脱去帽子,然后点亮蜡烛继续宴乐。后来吴国兴师攻楚,一将领舍生忘死,取来敌军将帅的首疾献给王,王究问他为何这般勇猛劫敌,将帅回答王说当时宴会上按道理他本已肝脑涂地,心中一直对王愧疚,没有找到效劳的机会,他说这样做远不够报答王的恩典。
按照这样的观点,那名将领也损害了楚庄王的家威,楚庄王完全可以严加追究“破坏楚王威严,杀之可也”,然而楚庄王没有那么做,而是维护了将领的尊严,最后的到了那名将领的誓死报效,这难道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么?
1次与多次要做出比较
难道曹操连这点事也容不下么?那么怎么可以服天下之人?孔融多次留难曹操,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意,孔融不是留难曹操,而是维护汉家尊严,孔融本身是个不畏权贵的人,须知,孔融一生要立志匡复汉室,在当献帝征他为“大匠”时,他不可能辞而不就,况且在审时度势之后,他认为“安刘氏天下者”非操莫属,所以在《论盛孝章书》中就说:“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喂喂,注意啊,我们才是正方,为我们提了有利的证据啊
而曹操当时也不敢和汉家彻底决裂,就算献帝只是一个牌位了,曹操也起码会做做姿态,而终曹操一生也没有做过篡位的事,他不敢留给天下和后世这个话柄,如果留下了孔融,还可以告诉天下,自己是“忠于”汉室的!须知孔融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连刘备都认为自己被孔融看重是件很荣幸的事,何况天下人,而对于孔融的谏言,曹操完全可以区别对待,有利于“做姿态的”,可以虚与委蛇一下,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完全可以不用理睬,难道就一个孔融又能把他怎么样?
曹操的死他预料得到吗?他不是天才,他没有想到,继承汉室对他来说本来已是力所能及的事,不像刘,整天挂在口中....有兵了,第一个冲去救刘协啊~好了,别说偏,所以啊,当时他说过,汉室需要的是强大的军阀,不是软弱的侍从者
民心,对曹来说也不是很重要了,但他正面对人,正人君子!连刘备都认为自己被孔融看重是件很荣幸的事~~~刘备是谁啊,此奉承之话也~!
而对于孔融的谏言,曹操完全可以区别对待,有利于“做姿态的”,可以虚与委蛇一下,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完全可以不用理睬,难道就一个孔融又能把他怎么样
人的嘴巴生来干嘛....虽然说当时可以割他舌头,当对曹魏方面,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他同样也是才傲放旷,很多人如此评价,以他的脾气,利用名气,去散播流言没有问题吧
[ Last edited by 雨天傻仔 on 2005-4-22 at 04:21 ]
第一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