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自http://www.xplus.com/papers/jinrb/20110202/n29.shtml
据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记者 周润健 蔡玉高)2月2日是大年三十,在中国人生活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民俗专家表示,年三十的夜晚被称为除夕夜,我国民间有守岁习俗,在中国有近2000年历史。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在中国民间,吃过象征团圆的年夜饭后,各家都要闭门守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未来,谈天说地,直到迎来新年。人们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眠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民俗专家表示,守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