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3|回复: 0

我们缘何造不出3D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0 15: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自http://www.ccdy.cn/pubnews/533542/20100118/594636.htm

1962年,中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就已经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的3D电影技术起步并不晚,但《阿凡达》后,许多人心存疑惑:这才叫3D电影!为什么我国拍不出这么好的3D电影?

    中国的3D技术与国外差距没那么大

    日前,记者走进了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与全国3D-CAD-VR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鲁君尚主任一边观看全国3D大赛中的优秀作品,一边连连称赞。

    奥迪车转瞬成为“变形金刚”,在记者这种外行看来,此片不比《变形金刚2》的效果差。“毛泽东号”航空母舰更是成为网络上热炒的短片,其作者是济南大学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从不懂3D到请教老师、工程师,这位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了各种软件,用坏了两台电脑,花了3个多月完成了这个短片。

    鲁君尚说,目前,3D影视技术在国内有广泛的年轻人基础,尽管高校还没有独立的3D专业,课堂上老师也多只是介绍性地讲解,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都喜欢,他们通过课外培训进行自学。

    年轻人对3D影视技术的热情很高,那么我国目前的3D技术能与国外媲美吗?

    鲁君尚说:“国内的3D技术与国际上几乎是同步的,差不了多少。比如,国外发布个软件新版本,到国内汉化后使用,最多也就差一年的时间。”

    “《阿凡达》的3D技术,虽然普通大众觉得很不错,但从业内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那么高超,有些技术的运用甚至较平庸。” 业内人士对记者称,卡梅隆团队研发6年的3D摄像机,主要还是解决立体显示的问题,而且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许多人说看完《阿凡达》后会有点晕,现在有个流行语叫‘晕3菜’。这是因为非裸眼3D技术要戴眼镜,长时间观看眼睛会吃不消。从这一点也看出,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跟我们目前的整体技术状况差不多,并没有很超前。”

    目前,裸眼看3D电影的技术已经研发出来,但未普及。当裸眼3D技术普及后,银幕上放映专供左眼的画面时,人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会把视觉疲劳、头晕等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另外,将来还有可能发展出3D显示中的全息影像技术,如果我们打电话,电话那端的人可以立体地站在我们面前,这种技术也已经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成功运用了。“但现在看来,《阿凡达》并没有应用多么超前的3D影像技术。”

    “事实上,国内的某些3D技术已经做得很棒了。比如‘真人动作捕捉技术’,把真人的表情捕捉下来,再进行加工。我们组织的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会场隔壁就有一家实验室在做这种技术,有一架用24台摄像机组成的动作捕捉仪。这种技术在国内已开展了许多年,精度、效率越来越高。国外在商业推广方面较领先,我国的许多研究成果还在实验室里。但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我们并不差。”

    “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运用了许多3D影视技术。比如上千人表演太极拳,进行动作捕捉后,首先要进行3D模拟;2009年全运会开幕式、国庆阅兵等也运用到3D模拟演示,甚至北京理工大学有‘数字表演’专业。我国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差。”

    国内软件开发是“短板”

    虽然3D影像技术已经全球化了,但是,在具体软件的研发、应用深度上,内地与美国等影视大国还是有一定差距。据了解,在好莱坞,各大电影巨头都有自己专门的特效制作公司,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一般普及性的商业软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种专门研发出来的技术软件,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公司的电影。

    北师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曾在美国FOX影业蓝天制片厂任总工程师,参与过《冰河世纪》、《泰坦尼克号》等多部影片的特技设计制作。在谈到国内电影特效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时,肖永亮也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目前所有东西都是买别人的,买来的东西就是谁都能做得出来,没有竞争优势。“10年前我离开了蓝天,到现在,我们的水平也没有达到当时他们的程度,在关键技术上,我们和美国有着10到15年的差距。”

    肖永亮在好莱坞考察时看到了很多先进设备,但那些设备即使花重金也无法带回中国,为了保护美国电影在国际上的领先位置,最尖端设备禁止出口。

    鲁君尚对记者说:“在3D软件开发方面,国内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国内的3D软件技术发展1998年时达到一个高潮,从2000年开始跌入低谷,现在还在支撑着的很少,正处于一个喘息期,大家也都在观望。我们目前基本上是以软件外包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少。”

    “软件得有客户才能生存下去。国内有一款生存状况还不错的机械制图软件——CEXA,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靠着一批用户才生存了下来。其他的国产3D软件基本上全军覆没了。”

    另外,肖永亮认为:“特效软件插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在国内很少有人做。其难度大、花销高、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等特点,使这一领域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恶性循环,我们制作影片大量购买国外的相关产品,而没有自己的技术,转回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肖永亮说,“这就好比国内的汽车生产厂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转回头大钱都被别人赚走了。”

    3D技术代工的背后
   
    在北京、上海、广州、东莞等地,有许多提供3D影视后期合成渲染、3D动画场景后期渲染的代工公司。据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好莱坞的一些电影3D渲染,不少是在我国完成的。

    仅以北京为例,记者了解到,有许多科技公司在为世界各地提供3D渲染服务,某公司甚至打出了“渲染速度最快、渲染价格最低、渲染服务最好”的口号,“每单核CPU每小时渲染费用仅需1.875元,调试、测试、试渲、渲小样都免费。”

    做这种技术代工是许多公司的生存之道。耗资1.3亿元打造首部CG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环球数码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替国外代加工。环球数码公司接单加工业务能占到六成,原创只占到四成。其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这部电影对于环球数码公司更大的意义在于吸引到了一批国外的OEM订单,当然,与他们合作的伙伴中不乏梦工厂等传媒巨头。环球数码这样的大公司都在做技术代工,可想而知,中国的3D原创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

    深圳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服务中心主任蔡大明曾对外宣称,深圳的动漫产业有七成是靠代工生存,自主创新比例不大。

    好技术得有好环境

    除了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中国拍不出《阿凡达》,不是人才和技术的问题,而是与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环境有关,是因为没有形成强大的3D电影市场产业链。“在好莱坞,有把3D技术和各种电影资源整合起来的领军人物,比如卡梅隆,一呼百应,投资商看重他的品牌,他也能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为3D电影服务。但目前我们国内关注3D电影技术的一般都是不太有名的电影人,像张艺谋这种有号召力的大导演可能并不关注3D技术。”该人士称,“从事数字特效制作的人员很少是电影行业出身,多是计算机专业和美术专业的人员,这也关系到在电影制作中能不能和导演、编剧等进行很好交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现在国内到处都是动漫周、动漫产业园,大家都在质疑,每年投入这么大,为什么没出来好作品?我觉得这跟前几年搞软件园的状况有些类似,许多是在圈地,随便找几家科技企业入驻,‘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所以,“国内真正的动漫企业、软件公司,都是在帮国外做代工。我前几天接待了几个台湾朋友,说现在已经变成了技术掮客,专门给内地的技术企业拉活,许多企业只有靠代工才能保证生存。”

    1月11日刚刚推出中国首部立体动画片《渔童》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朱毓平对记者说:“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制作水准、一流的资金才能打造出好的作品。每一个3D画面都是钱堆出来的,一般来讲,钱堆得越多,做得效果越好。中国缺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的产业环境。”

    毕竟3D电影挑战的不仅是电影技术,也是电影观念,既是电影经营,也是电影市场。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16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