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永沁

原创轻轻地,为你献上那朵红梅(9月18日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center](三)[/center]
事情来源于先帝的三顾茅庐,当时的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孙权也占据了江南之地,割据一方。而先帝呢?却正依附荆州刘表,处于失众地寡的局面。

生性好强的他不甘心这样,希望可以和他的结义两兄弟关伯伯和张伯伯一起成就一番大业。面对眼前这样的形式,当然令他寝食不安。

然而就在此时,水镜先生和徐元直伯伯向先帝推荐了父亲,称父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神入鬼之策。乃“绝代奇才”、“当世一人”,并把父亲比为周朝的姜子牙,汉代的张子房。”

听到这样的消息,先帝哪能不欣喜万分,他立刻带领两个兄弟去隆中拜访父亲。

其实,对父亲而言,他并不愿意出山,而情愿呆在隆中,呆在这山美,水美的地方,与白云为伴,与仙鹤为伍,过着清净自然的生活。所以一再回避,使先帝两次扑空。

可是,先帝也确实有耐心,他连续三次来访。这样的诚意终于打动了父亲。第三次,父亲呆在家中,认真地接待了先帝。面对先帝的再三请求,父亲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即:占领荆、益两大州,联合孙权,共抗曹操。成为鼎足之势,最后平定中原。

这样的策略一下子扫清了先帝眼前的迷雾,使他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称父亲“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隆中对策》不是父亲的即兴发言,而是凝聚着他艰巨而长期的劳动。父亲注意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了解社会、政治、军事的种种动向。他平日刻苦读书,而且读书的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因而涉猎较广,领悟较深。此外,父亲还十分喜好云游,借以勘察地理,关梁厄寨。了解风俗民情,气候物产等。因而,父亲未出茅庐是假,已知天下却是真。这不是什么先知先觉,正是反映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真理。否则,那五十四州地图从何而来?又怎能如数家珍似的笑指其中?

然而,当先帝提出请父亲出山相助时,父亲却犹豫了,他清楚地知道,这出山后将意味着什么!从此之后,闲适清净的日子将不再会有;潇洒淡泊的日子将不再会有;草庐、小桥、流水、竹林将连同这隆中的山山水水一起湮没在他的心里!代之而来的,只有战争、波动、军务的繁忙以及心情的激荡、飘摇!前方,面对的将会是什么呢?是荆棘?是坎坷?抑或是万丈深渊?隆中,这一别,还会回来吗?还会回到这青山绿水之间,过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吗?还会与这些朝夕相处的朋友、师长见面吗?还会在一起应景唱和,探讨学习,玩味自然吗?还会静下心来,焚起一柱香,或在山巅上,或在水涯边,面对着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尽情地抚琴吗?不会了,大概永远都不会了。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吧!

父亲每次和我们提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里总是泛着泪花。他说:“隆中,是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许我会在军营里遇到许多不快的事,但只要我一想到隆中,心里就酸酸的,所有的委屈、不快、劳累、烦闷全都被它融化了!”

可是,先帝见父亲对出山的是犹豫不决,不禁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一句言辞两眼泪,激起了父亲情感深初的浪花,父亲答应了,含泪答应了。放下了所有的不舍,所有的留恋,以及心底的那一点小小的“自私”,唯一的自私!

父亲后来说:“我亲身经历过徐州大屠杀!那一年,我才只有十四岁。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引数万军队血洗徐州。真是惨绝人寰啊!徐州立刻被兵荒马乱践踏的鸡犬不宁,百姓流离失所!我们一家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故土,同往豫章,而长兄却只身携继母远涉江东。从此,一家人四散而去!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骨肉分离的惨状,心痛得不能自已。在南下的途中,到处可见民不聊生,兵戈四起。饿殍遍野,盗匪横行。真的,真的可以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话来形容。面对眼前一切的一切,我心中翻起了千丈巨浪,历史以最深动的画面,最强烈的声音撞击着我幼小的心扉。是什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数已万计的百姓,数以万记的生灵啊!只有十四岁的我,竟然在内心里萌生出了“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锱基;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的理想!”

听父亲说了这些话,我沉默了,应该说,是被深深震撼了,从来不知道父亲的内心里隐藏着如此深的秘密,如此深的情感,如此深的痛!

面对天下的百姓,面对天下的苍生,我能说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看着父亲的一次次的北伐,一次次的无功而返,一次次的再度出征,我不能阻止,我无法阻止!而,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父亲,一路走好!望,多保重!”其实,我知道,长期的艰巨工作,长期的奔波颠沛,长期的苦苦思素,长期的夙兴夜难寐,已经耗尽了父亲的心血,看着父亲的日渐消瘦,日渐苍老,看着父亲一次次往返于成都秦川之间,皱纹一天天爬满父亲的脸庞,心痛的不能自已。我对着天下苍生,在心底默默呼喊着:“你们知道吗?为了全天下的幸福,全天下的安定!父亲毅然放弃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健康,而是拖着病弱之躯,以最大的热情,最温暖的心情,一次又一次的北征曹魏,希望可以平定中原,匡复汉室!这,也是他一生的心愿!”

然而,就是这样的举动,又有几个人可以理解?几个人能够支持?后主的反对,朝臣的不解。天下的百姓呵,也是这样麻木吗?父亲的内心里一定相当孤寂和苦闷吧!

大哥听了父亲的这些话,也深深地被感染了,他毅然决定辞别父母,上山学艺,希望可以学到一些本领,以拯救天下苍生!大哥的这一行为,得到了父亲的赞许,他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位懂事的儿子!却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就在父亲答应先帝出山的当天晚上,母亲默默地为父亲准备着行囊,看的出来,母亲有千万句话想对父亲说,然而此刻,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父亲用手抚摸着母亲的背脊说:“不要着急,等我辅佐皇叔打下天下后,我们还回到隆中,一起过这清净自然的日子!我们可以一起听江潮,闻鸟语,观花赏月,吟诗作赋。另外,还一起去河边垂钩钓鱼,好吗?”

母亲抬起头来,用手拭着泪说:“还,回得来吗?”父亲沉默了,良久才道:“不知道!你先在这儿安静住一段日子,等我安定下来,就来接你!”母亲默默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又说:“孔明,你,真的已经决定了吗?”父亲坚定地点了点头:“是的!”母亲:“那你知道将要面对的一切吗?从此,像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将不再会有!心里些许平静也不可能!”父亲:“我知道,我知道这有多么艰难,多少险阻!但是,就是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好,是刀山火海也罢,我都会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母亲:“我明白了,我理解你!你作出的决定不会轻易改变!为妻会支持你所作出的一切!今日天色已晚,早些睡吧!”父亲很快睡熟了,母亲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父亲随先帝踏上了征程,临行前,父亲留恋地望了一眼隆中,他所生活过的山山水水,生活过的小小家园。这一望,却是最后一眼。从此,父亲离开了隆中,再也没有回来过!

母亲后来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这一段场景,眼睛里却一直是湿湿的!我没有见过这一情景,但却梦见过,一次次地在梦境里见到父亲贪恋地回望着隆中,那留恋的目光,那不舍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为此,我写了一首小诗来纪念:

[face=楷体_GB2312]水清林幽修竹翠,
耕读修心岂相宜。
何知世事纷茫茫,
干戈四起水火生。
茅庐三顾情何堪?
甘为俯首酬知己。
回首向来隐逸处,
此地一别何日还?[/face]

从此,父亲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   *   *
母亲房里传来了几声熟悉的旋律,是《卧龙吟》,这是父亲生前最喜欢弹的曲子,曲子中道出了父亲乐山乐水的情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心态。当日,父亲在离开隆中的头天晚上,弹的就是这首曲子,引来了先帝的侧耳倾听,先帝虽然听了,虽然在心底赞叹不已,但是大概永远也不能理解这首曲子所蕴涵的深意,不能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

然而,母亲理解,辅之以《蘅芷吟》*,充分展示了父亲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两首曲子合二为一,成了世间最绝美的音韵。霎时,世间的所有其它音律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什么《凤求凰》,《孔雀东南飞》,统统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苍白无力!

看来,母亲又思念父亲了,我们兄妹三人,悄悄地推开母亲的房门,却见母亲边弹着琴,边轻声吟唱着:

[face=楷体_GB2312][face=楷体_GB2312]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
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
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程。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
天道常变异,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face][/face]

“娘!”我们轻声唤道,一起上前跪在母亲面前,把头深深地埋在母亲怀里。
(未完待续)

*《蘅芷吟》:选自《离骚》,杂杜衡与芳芷。借以表达父亲的品性!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8 11:38: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婆越写越好了!越来越有感情了。

不过提个建议,隔行空一行,让人看起来舒服一点。

再献一束鲜花![em43][em41][em46][em46][em49][em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诸葛追随在2004-7-8 16:41:51的发言:
老婆越写越好了!越来越有感情了。

不过提个建议,隔行空一行,让人看起来舒服一点。

再献一束鲜花![em43][em41][em46][em46][em49][em49]


你们夫妻不会又打算敛财了吧...[em01]

仰视的手法描写三顾茅庐,也算另辟蹊径.但可读性较前半部分差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诸葛追随在2004-7-8 17:10:26的发言:
怎么敛财法?快招!!!


上月大赛,永沁嫂子获得第一,诸葛居士获得三等奖,二夫妻得到一大笔资金啊.这次又出新的,正好继续参赛得奖金啊,嘿嘿.这里不能灌水的.我再点评两句:

诸葛亮柔情的一面在这一部中表现得比较细腻,诗情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曹仲德在2004-7-8 17:18:49的发言:


上月大赛,永沁嫂子获得第一,诸葛居士获得三等奖,二夫妻得到一大笔资金啊.这次又出新的,正好继续参赛得奖金啊,嘿嘿.这里不能灌水的.我再点评两句:

诸葛亮柔情的一面在这一部中表现得比较细腻,诗情画意.

一边点评一边灌:文中很好地引用了部分诗句,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诸葛孔明和妻子的内心世界。还有自己的创作诗句,更是难得!

上次我可没拿钱,都给紫宣妹妹请了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以上三集。某人不才,提供点意见,全文非常优美,平凡中见真情,全篇贯通了父亲一生的事迹。已经比较全面呢。虽然不知道结局如何,但从作者投入笔中的感情和文中优美的诗词,已经把我引入文中。确实非常的优美啊。。难得的情感剧啊,再有以下认为,希望作者看了别生气,虽然文中多次提到了梅花。而文章的题目也是与梅花有关,看了以上三篇,应该是将梅花比作父亲,但是我总觉得似乎有点过了。梅花的性格还没有和父亲的性格及所做联系的紧密。。更多提到了父亲的柔情和忠义。。当然这只是看完以上的感受,不知道作者的续集怎么样。也许这只是个开局吧如果点评的不好。。请作者见谅,
建议:希望作者紧扣主题。[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曹仲德在2004-7-8 16:57:59的发言:


你们夫妻不会又打算敛财了吧...[em01]

仰视的手法描写三顾茅庐,也算另辟蹊径.但可读性较前半部分差了些......

好的,我也来边灌边说,我是回来填坑的,可不是来敛财的!文章总得写下去吧!不过,不管怎么说,写完这篇后总有点想哭的感觉,就像我当时在电视上看到先生离开隆中时的感觉一样,毕竟,他这一离开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而只能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蜀汉王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一想到此,鼻子就酸酸的,因此,这篇文章中,对这方面的渲染多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老实话,这篇文章写下去我压力也很大,因为毕竟有一个一等奖在顶着。后面的发展会怎么样?如何能用平常的口气来表现“父亲”平凡又伟大的一生?如何能跳出《三国演义》的圈子?如何能向读者展示“父亲”在《演义》中的另一面?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考虑中。怎么写下去?怎么满足读者的要求?如果写的不好,又该怎么办?我也是比较担心的!

[mp=500,350]http://www.ewqs.net/up/music/梅花三弄-古琴.mp3[/m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8 11:49: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永沁在2004-7-9 23:34:35的发言:
其实说老实话,这篇文章写下去我压力也很大,因为毕竟有一个一等奖在顶着。后面的发展会怎么样?如何能用平常的口气来表现“父亲”平凡又伟大的一生?如何能跳出《三国演义》的圈子?如何能向读者展示“父亲”在《演义》中的另一面?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考虑中。怎么写下去?怎么满足读者的要求?如果写的不好,又该怎么办?我也是比较担心的!

一切都随性而写吧,这样比较自然,也不会让人有无病呻吟之感。
望再续写下去,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想哭了~~JJ继续写下去,偶再送朵花,给JJ加油~~[em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20 01: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