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0|回复: 0

失传两千年《尚书》重现清华 学术价值巨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7 18: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自http://news.e23.cn/Content/2011-01-07/201110700184.html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今天在京发布。该成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五大贡献。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本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等9篇文献。其中,前8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尚书》是研究先秦历史最重要的典籍,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传说孔子选编的《尚书》有百篇之多,但经秦代焚书,大多失传。汉初济南伏生只传28篇,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末(武帝时)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了16篇,后又佚失。又有杜林在西州得到的“漆书”本,也亡失了。从那时两千年来,清华简是首次发现《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他说,清华简中还有性质类于《尚书》的前人未见的文献,如《保训》,讲述了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提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其中包含的中道思想很有哲学意义,这篇文献从焚书以来便无人知道。

  李学勤介绍,清华简还证实了传世《逸周书》中一些篇是可与《尚书》比肩的重要文献。如《皇门》、《祭公》两篇,《皇门》记载了周公训诫群臣献言荐贤、助己治国的相关内容,《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这两篇均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字古奥,很多地方可以与金文相对照,将其与传世本对读,可以纠正传世本中的许多问题。

  据介绍,收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9篇竹简,都是以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书写的,具有特殊的结构风格。其中《金縢》、《皇门》、《祭公》等有传世本可相对照,对于推进楚文字研究有很大便利,可以新识出一系列楚文字。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整理统计,竹简数量(含残片)约2500枚,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共整理出60余篇文献,计划出版十五本辑。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3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