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报错
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比之年
背景色:
字号:


    贾仁禄所担任的司空一职在官制改革前属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权职相当于宰相。虽说权力完全被架空,但好歹还有列席朝会的资格。可官制改革后,司空连列席朝会这最后一点权力也被剥夺了,彻底成为身分地位的象征,就和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一样,只是个虚衔,一点实际权力也没有。

    当官不能上朝听政,这对热衷权势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可对贾仁禄来说不啻于天外福音。按当时规定,朝会在卯时进行,当时的卯时也就是指现在的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既然朝会在卯时举行,也就是说与会官员比须在凌晨五点之前就要起床,穿戴整齐,赶到宫里上朝。这样的上班时间,对极度爱睡懒觉的贾仁禄来说,当真比要了他的命还要难受。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对三国的一切早已适应,唯独对这一点说什么也无法适应。于是上朝打瞌睡,对他来说自是家常便饭,在刘备特许下,其他大臣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他这个司空所有权力都被剥夺,连朝也不用上了,想睡到什么时辰就睡到什么时辰。贾仁禄知道这个消息后,高兴之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疯子一样,又是叫,又是跳,若是陈群就在旁边,他肯定会抱着他啃上两口,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至于陈群会不会领情,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好景不长,贾仁禄才睡了几天懒觉,还没睡过瘾。刘备觉得了放着这样一个人才在家里搂着老婆热炕头,属于严重资源浪费,特地给他挂了个“参知政事”的头衔,让他以司空参议朝政。当然这个头衔也不是刘备能想出来的,自是出自陈群手笔。

    从此之后贾仁禄又得天不亮就起床,像梦游一样来到朝堂,一言不的渡过一个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朝会,跟着又像梦游一样回家,吃完早饭后,立马躺在床上补眠,直到午时方才起来,这日子当真过得苦不堪言。

    刘备见他人虽在朝上,可心却不在朝上,来了和没来也没有太大差别。他也知让贾仁禄这样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天天上朝,是难为他了,于是又一次给他开了绿灯,规定只要没有什么大事,他可以不用来上朝。这恶梦般的日子对他来说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其时魏国丢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域,退守青徐,元气大伤,已无力再向外扩张。曹丕逃到临淄后不久,便表了一番重要讲话,说了几句豪言壮语,表示从今而后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群臣见浪子回头,无不精神大振,翘着盼望他能重新振作,励经图治,带着魏国重新走向昔时辉煌。哪知曹丕这股劲头只坚持了三天,便又回到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老路上去了。本来偏安的王朝历来都是这样,越偏越安,安到最后连重新蹶起的力气都没有了,终于成了一只疲软无力的羔羊,任人宰割。曹丕也是这样,他吃了几次大败仗之后,深悔用兵,只想守住这一亩三分地,风风光光的做他的皇帝,终此一生。不过这个想法虽然懦弱,就当时魏国的形势来说,倒算是个明智之举,事实早已证明,国小而穷兵黩武只能是自取灭亡。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曹丕一改过去争强好胜的性格,治国方针渐趋清静无为,以民休息。既然无为而治,他啥事也不用管,算是彻底清闲了,终日饮酒作乐,泡妞把妹,只是地方小了,想要找到庸姿俗粉容易,可要找到长相气质俱佳的上等美人可就难了,未免有些美中不足。老百姓也因他无所作为,彻底的闲了下来,展生产,恢复经济,日子也比以前好过不少,对他的感激之情,倒也与日俱增。不过相对于他们对汉朝轻徭薄赋仁政的向往及对汉朝无坚不催的军事实力的崇拜,这点好感度自是微不足道的。

    吴国这边,孙权偷鸡不成大大的蚀了把米,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了千里之地,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丢了。当真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来得快去的也很快。孙权经此一役,终于大彻大悟,也和曹丕一样深悔用兵。不过他的国家远比曹丕要大,穷奢极欲之心也比曹丕要大得多。于是他又和过去一样,拼命搜刮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日益奢华的生活。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相继揭竿而起,窜到深山老林中打游击。其实这些老百姓也是为生活所迫,逼不得已,孙权却不可怜他们,将这伙因交不上繁重赋税,被迫造反的良民统统视为山贼,差得力干将前往剿灭,可是越剿山贼越多,当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孙权整日价忙着调派军队围剿山贼,再没有多余精力进取中原了。

    就这样汉、魏、吴三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三国皇帝都忙着念好这本经,无心向外扩张,老百姓因此过了两年太平日子。虽然大部分人都因不用打战而高兴万分。可贾仁禄、张飞、马这些个没战打就浑身不自在的将领,终日闷闷不乐,这日子当真是过的苦不堪言。

    章  武六年夏七月,这日卯时刘备和三省六部的几位官员在未央前殿议事。刘备事先差人通知了贾仁禄。贾仁禄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上朝,跪坐在那里打磕睡。

    今天刘备之所以会叫贾仁禄来,就是有几件大事想要和他商量,见他如此,摇头苦笑,道:“仁禄,朕每次在朝堂上见到你,总觉得你像是怎么睡不够似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贾仁禄心道:“老子在现代养成了一个习惯,没到深夜一两点,说什么也睡不着。来到三国后,就算晚上实在没什么事可做,也要找些事情来干到三四更天方才睡觉。睡得晚自然就起得晚,哪像你们戌时就熄灯睡觉,卯时自然起得来。”道:“嘿嘿,这个……这个……那个……哪个……臣晚上都顾着这个那个了,没怎么睡觉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些想睡。”

    刘备沉吟半晌,总算明白“这个那个”是什么意思了,一脸坏笑,道:“你小子这身子早已不是自己的了,你肩上可是挑着中兴汉室的万钧重担,可要多多保重啊!”

    贾仁禄老脸一红,道:“一定,一定。微臣下次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刘备笑道:“‘狗改不了吃屎’,要你小子早点睡觉,估计甚难,朕也不强求。今天朕可有几件大事要和你商量,你可得给朕打起精神。”

    贾仁禄嘿嘿一笑,不再说话。刘备道:“乡试照惯例当在三年前举行,可那时仁禄正在对邺城用兵,为了确保此役必胜,举朝上下全力以赴,转运粮草,调拨军队,增补官吏,忙得是焦头烂额,实在没有精力再处理这当子事了。再者其时兵荒马乱,疆界变迁,也对生员应试造成很大困难,是以朕下旨暂停科举,具体恢复日期,朕再另行通知。经过两年休整,大汉国力蒸蒸日上,基业日益稳固,加之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粮食比年大熟,国库充盈,粮积如山,百姓安居乐业,军中士气高昂。新归顺地域的所有官吏也均已重新委派,当地老百姓也渐渐适应大汉的体制。凭此国力,一统天下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了,可打天下易而治天下难,孔明曾对朕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朕每每思及桓灵乱世,未尝不痛心疾。要想治理好国家,贤臣显得犹为重要。这事不能再拖了,朕打算恢复科举,兹定于下个月于各州举行乡试,朕希望这次多选几个贤才出来,希望有司用心办事,不要让朕失望。”

    群臣齐声应道:“臣等一定努力为国选才,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备捋了捋胡须道:“嗯。仁禄,这制度是你提出来的,你这个司空也不能给朕闲着,躲在一旁看笑话。这几日早朝后你便到中书省议事堂,就此事和孔明、元常等人好好合计合计。朝中文武就属你鬼点子多,你要有什么建议想法,也别给朕憋在肚子里,都提出来,好的咱就用,不好的咱也可以改进。”

    贾仁禄一脸郁应道:“是。”心想:“本来早朝后,回去还可以继续睡懒觉。现在可倒好,出了朝堂还得进议事堂,咱还有啥时间睡懒觉?”

    刘备象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不再理他,道:“这事就这么着了。还有一件事,要和诸位商议一下。适才朕说了如今国库充盈,粮积如山,军中士气高昂。一统江山此其时也,当然江南险远,又有长江天堑,孙氏赖以抗衡中国,不服王化,至今以历三世,一时倒也难以平定,可以先放一放。曹丕篡汉自立,其罪莫大,不可不讨。如今他窜身青徐,若任由他坐大,后患无穷。朕打算先平魏国,再徐图灭吴。日前朕与和孔明、元常等人合计过了,他们也都认为该当如此,这事不用再议了。当初魏国将豫州淮南之地割给吴国,表面上是着大笨旗,丧权辱国,可现在看来却是一着妙着,当时出这个主意的也不知道是谁,当真聪明的紧。豫州淮南之地,既割给东吴,如何防守,便由东吴去操心了,而原选防守两地的近二十万魏兵,则被曹丕用来重点防守下邳及历城二城,扼我进兵之路。这该如何灭魏尚费踌躇,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底下群臣面面相觑,一言不。

    刘备道:“仁禄,你怎么看?”

    贾仁禄道:“青州之险可以说尽在历城,历城北有济水,南有泰山,一夫当之,万夫莫开。而下邳是徐州冲要,皇上曾任徐州牧,对那里自是十分熟悉,不用臣在浪费口水了。如今曹丕集中优势兵力守此二城,可谓万无一失,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刘备道:“嗯,朕也知此事甚难,所以才来问你。不过要你马上就想出破解之道,也是强人所难。嗯,朕给你三天时间好好想想。”

    贾仁禄嗫嚅道:“三天?”

    刘备笑道:“怎么,你嫌三天太多,那就一天好了。”

    贾仁禄一脸郁闷,道:“不多,不多,还是三天好了。不过这事臣要集中精神,这中书省议事堂……”

    刘备笑道:“就你滑头。中书省议事堂你暂时不用去了,等想到主意再说。”

    贾仁禄跪倒磕头,道:“臣遵旨,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备哈哈大笑,道:“还有一件事,也得由你来拿主意。”

    贾仁禄脸上愁云惨淡,眉着紧锁,暗骂:“***,今天的屁事怎么这么多?”说道:“哦,是什么事呢?”

    刘备道:“是这样的。原先强大的鲜卑早已无昔日辉煌,内部分裂,大起内讧。其他部落也就罢了,轲比能和步度根这两个部族各不相下,相互间大小战事不断。”

    “轲比能出身低贱,本来不配做领,不过他为人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深得部众爱戴,部众共同推举他为大人。他所领部落原先也不甚强大,只因邻近幽州,袁曹争锋时,不少中原百姓为避战祸逃往轲比能所部,带去冶铁锻造等先进技术及文化知识,轲比能所部学会如何制造兵器铠盾,如何用旌旗鼓节等物步署军队,号司令,战斗力大大提高。所向皆捷,接连吞并附近不少小部落,逐渐成为鲜卑诸部中最强大的一支。”

    “而檀石槐后人,鲜卑名义上的领步度根为人懦弱,御下无方,阿护亲党,断法不平,部落日渐衰微。他麾下诸部大人不满他所作所为,纷纷背叛,率部众归属轲比能。轲比能得了这些部落,实力大增。他雄心勃勃,想要像檀石槐那样统一鲜卑诸部,于是主动出击,攻打步度根。几场大战打下来,步度根屡战屡败,众叛亲离,领地丢失大半。如今他率残部退保阴山南麓盛乐,并遣使进京,纳贡称臣,希望大汉能够派兵助他消灭轲比能。就在步度根表上称臣的同时,轲比能也上表称臣,提出的要求和步度根差不太多,他希望大汉派兵助他们打败步度根。两部使臣同一天到达,所提要求又是如出一辙,朕心里好生为难,不知是否该插手异族纷争,又不知到底该帮谁?仁禄,你替朕拿个主意吧。”

    贾仁禄不假思索,道:“肯定不能帮轲比能。”

    刘备道:“哦,那就帮步度根?”

    贾仁禄道:“皇上好像和大臣们商量过了吧,不知他们是如何看的?”

    刘备摇头苦笑,道:“那日朕就此事和众文武商议。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到散朝时兀自没个结果。那些话朕不想再重复了,你们自己说说吧。”

    钟繇道:“鲜卑强盛之时,常与匈奴狼狈为奸,兴师入寇,抢夺财物,杀掠人民。边境狼烟四起,殆无宁岁。今天幸鲜卑分裂,轲比能、步度根自相攻杀,此大汉之幸,万民之幸。臣以为不救为当。”

    钟繇话刚出口,底下便有不少大臣,低声附和。刘备缓缓点了点头。

    诸葛亮道:“倘若步度根为轲比能所并,轲比能内无祸患,必向外扩张,入侵中原,这对大汉来说又何幸之有?”

    这话十分有道理,刘备不得不然,又点了点头。

    钟元常道:“步度根虽屡战屡败,但阴山南麓地形险要,匈奴因之迹,步度根据有此间,依险固守,胜负还未可知。如今双方势均力敌,我若是插手,不管帮哪一方,这平衡都将彻底打破,到那时不管步度根还是轲比能,总有一方要统一鲜卑,入寇中原。以其如此,还不如体任自然,让他们自相残杀,两败俱伤,我既不用劳师动众,又可坐视鲜卑灭亡,岂不两全其美?”

    这话听起来也是十分有理,刘备又点点头。

    陈群道:“臣认为元常之言甚善,皇上可许两部以必救,以安其心,挑其内斗,坐观成败。”

    诸葛亮道:“皇上,步度根与轲比能内斗数年,势不相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一但一部灭了另外一部接下来要遭殃的可就是我大汉了。”

    钟繇道:“倘若两败俱伤呢?孔明说的情况不就不会出现了么?”

    刘备大声叫道:“够了!”

    群臣立即噤声,玉阶下寂然无声,连掉根针都能听得见。

    刘备苦笑道:“仁禄啊,你也听见了吧。那天更热闹,翼德回京述职,碰巧遇到这档子事,当即向朕请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将两个部落都给灭了,不然就不回来见朕。只可惜你没来,不然可有的瞧了。除了翼德的谬论之外,孔明,元常的话朕都觉得有理,心中委实难以抉择,不知你怎么看?”

    贾仁禄道:“鲜卑和匈奴一样,天生就是中山狼,残忍无亲,唯利是图,忘恩负义,那可是万万救不得的。救了他们,日后他们养好了伤,肯定会对救命恩人下手的。”

    钟繇点点头,道:“仁禄之言甚和我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请皇上万万不可兵相救。”

    诸葛亮皱起眉头,正要说话,贾仁禄抢先道:“可若是不救,任由两方自相兼并,若是其中一方并了另一方,以鲜卑人喜欢扩张的性格,还是会来和大汉过不去的。”

    钟繇皱眉道:“仁禄,依你之见,救和不救都不对?”

    贾仁禄点点头,道:“正是,步度根退守盛乐,情见事竭,走投无路,若不救必为轲比能所灭,所以主张不救的不对。步度根和轲比能都是狼,咱们可是人,就算再不济,也不能自甘下流,和一群狼咬在一起,那咱们不也成了狼了么?因此主张救的也不对。”

    刘备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贾仁禄道:“皇上难道忘了匈奴了么?和我们相比,他们更加不愿看到鲜卑强大。原先匈奴强大时,鲜卑人是他们的奴役,受尽他们的折磨虐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鲜卑人强大之后,将匈奴人世代居住的阴山、祁连山一带肥美草原据为己有,住在那里的匈奴人不是被同化为鲜卑人,就是被赶了出去。现在的南部匈奴就是因为干不过鲜卑人,才背井离乡,跑到并州西北部那块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住了下来。有了这一层关系,双方仇深似海。倘若轲比能灭了步度根,第一个要消灭的就是匈奴,第二个才轮到咱们。因此匈奴人肯定不会让轲比能统得逞,想尽办法也要搞破坏。咱们正可以就其势而用之。让度辽将军李严挑拨离间,栽赃嫁祸,激化匈奴单于和轲比能之间矛盾,迫使匈奴和步度根站在同一条战壕里。这样一来步度根有了匈奴的支持,便有和轲比能一拼的实力,这战可就有的打了。二来匈奴、鲜卑都是狼,让他们咬在一起,不管死了谁,咱们也不会心疼。”

    刘备哈哈大笑,道:“这借刀杀人可真是被你用绝了。哈哈。看在你今天出了个好主意了份上,朕准你提前退朝。下面的事,没有你也可以解决,滚你的吧。”

    贾仁禄跪倒磕头,大声叫道:“谢主隆恩。”站起身来,正要依言滚蛋,忽然想到:“孔明这么聪明,不可能连这个都想不到,他为什么不说。”不由得向诸葛亮望了一眼,只见他愁眉紧锁,问道:“孔明先生,难道你认为我的主意不好么?”

    刘备向诸葛亮望去,问道:“孙明,你有何高见?”

    诸葛亮笑道:“没什么,臣刚才在想科举制的一些事情,不觉出神,让仁禄误会了。”

    刘备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仁禄,没什么事了,你先回去吧。”

    贾仁禄向诸葛亮瞧了几眼,双方用眼神交流了千言万语。贾仁禄知他心里有话,只是场合不对,不便说出口,便不再问了,倒退数步,转身离去。

    回到家里,几位夫人迎了出来,见他一脸不乐,都是心中一凛,貂婵问道:“怎么了,上朝时还好好的,回来怎的就不开心了?”

    贾仁禄叹道:“好日子过到头了。”

    祝融道:“怎么?难道真是你功劳太高了,皇上害怕你抢了他的位子,找茬治你的罪?”

    贾仁禄摇了摇头,道:“狡兔尚未死尽,他怎么可能把老子这头走狗烹了下酒吃?”

    甄宓笑道:“我想也不能。如今皇上正要仰仗他攻灭魏国,断不会轻易开罪他。准是皇上要他想个平定魏国的法子出来,他没有懒觉可以睡了,才在我们这里牢骚。”

    贾仁禄吃了一惊,向甄宓上下打量,道:“难道你是老子肚子里的蛔虫?怎么老子想什么你全知道?”

    甄宓啐了他一口,道:“呸,我怎么会是那么恶心的东西?”

    貂婵笑道:“就是,你见过这么漂亮的蛔虫么?我看啊,她就是只狐狸精,善于窥测他人心思。”

    甄宓面含薄怒道:“好啊,才三天不打,是不是皮又痒了?看我怎么泡制你。”冲将上前,提起粉拳就往她的胸上手上乱锤一气。其余几位夫人也加入战团,分成同盟协约两派,一场小型世界大战就在贾府上演,霎时间众女唧唧喳喳,嘻嘻哈哈,乱锤乱打,乱踢乱扭,乱作一团。贾仁禄本着大吃豆腐的目的上前解劝,哪知豆腐还没吃着,一个射闪不及,右眼中了祝融一粉拳,肿起老高。几位夫人见贾仁禄受伤,这才停了下来,围在他身边,又是上药,又是按摩,一场风波就是消无无形。

    上完了药,几位夫人正要继续嬉闹,贾仁禄忽地想起一件事,对甄宓说道:“有件事和你商量一下。”把鲜卑二部如何纷争及自己如何出了个借刀杀人的主意对她说了,甄宓沉吟半晌道:“你这个主意虽好,却不可能实现。”

    贾仁禄急道:“为什么不可能实现?”

    甄宓道:“刘贵妃是哪里人,你难道忘了?”

    贾仁禄一拍脑门,道:“老子怎么把她给忘了,她是单于义女,决不会让匈奴卷入鲜卑内部的混杀之中。”想了一会,道:“不管了,主意老子是出了,用不用可是刘备的事了。”

    刘备给贾仁禄三天时间,贾仁禄当然充分利用,前两天他连朝也不上,搂着几位夫人听歌看曲,享尽人间艳福,到了第三天下午,方才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打坐用功,直想到了深更半夜,还是一点主意也没有,忽的灵光一动,心中大喜,嚎的一声叫了出来,有如夜半狼啼,将睡得正香的小贾睿等小子辈吵醒,大声啼哭。贾仁禄也不睡觉,挨到天亮兴冲冲的上朝,刘备一见到他,立即宣布退朝,将他召入宣室殿,屏退左右,密议一阵,贾仁禄施施然离去。

    其实恢复科举考试的诏书早在年初就下去了,此时东至辽西,西至敦煌,南至永昌,北至右北平,这消息已传到大汉广袤数千里疆域的每一个角落。那些饱受十年寒窗之苦的莘莘学子们听到了这个消息,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一个画面,自己披红挂彩,策着高头大马游走在长安大街上,两旁人潮汹涌,万众瞩目,欢呼声震耳欲聋。万千美少女,拥在道旁,两眼直勾勾的瞧着自己,意乱情迷,嘴里燕语泥喃,轻轻地喊着自己的名字。想到这里不由得血脉贲张,热血沸腾,来不及说什么豪言壮语,抄起书本,带齐笔墨纸砚等文房必用之物,胡乱将破衣烂衫,包成一包,找隔壁大妈大婶借了几惯盘缠,大叫一声:“颜如玉、黄金屋,我来了!”跨上劣马向各州治所冲去。

    七月到八月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弹指即过,章  武六年秋八月乡试在各州治所顺利进行。由于有了前一次科举的经验,考场布置依旧严密异常,使得那些妄图混水摸鱼的学子们缚手缚脚,只得硬着头皮提笔作答,至于是不是答非所问,以不是他们关心的了,他们此时只想把卷子涂满,要知道交一张白卷上去,解元可就没自己什么事了,好歹把卷子涂满,万一天可怜见,自己将所有的题目都蒙对了,这解元说不定就手到擒来。不过林中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学子中还是有些胆大包天之徒,妄图行险侥幸,或夹着几张字条,或在衣衫上抄满了四书五经,踱进考场。他们哪里知道这些早就是贾仁禄玩剩下的了,对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这些人连考场都没进去,便被箅了出来,带着副大枷站在考场门口示众,以儆效尤。这些人看着众学子对自己指指点点,羞愧欲死,心里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一定要出人投头,至于这个誓言管不管用,那就不得而知了。

    考试很快结束,这次不像上一次那么急,过了十余日方才统计出结果,各地解员应运而生,豫州解元是邓艾,兖州解元是王基,扬州解元是王祥,并州解元是王昶。雍州解元是因年龄未到,改了岁数混到考场中体验生活的姜维,其次是石苞。考官都知道这两位出自贾府,只是小了几岁,无伤大雅,何况他们又没有作弊,凭真本事角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贾仁禄对他们的这种胡闹的行径自是大大的头痛,不过生米既然作成熟饭,且他们的成绩都还不错,贾仁禄也不好说什么,厉声斥责几句,也就不了了之。几位夫人见他们如此了得,更是对他们呵护倍至。益州的解元是郭攸之。其余诸州解元也都有人,只不过其名不如这几个这么出名,左右不过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也就不一一表述了。

    刘备欲借用匈奴来平息鲜卑内部纷争的诡计,果然被刘贵妃拐弯抹角打听到了。那日她特地来到刘备跟前,也不说话,几滴眼泪一掉。刘备心头一酸,嘴根一软,便答应不再施行此计,另想主意。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时光飞逝,章  武六年很快便过去。会试照规定将于三月份在长安礼部举行。年一过完,各地举子便纷纷拥向长安,官道上车马不息,人潮涌涌,好不热闹。

    颍川国襄城县附近有一个小村落,村子西头住着一户人家,一贫如洗,仅有茅屋三间,一应生活器具也不齐全,家中人口单薄,只有母子二人。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为人浆洗衣衫,儿子就替人放牛,以此糊口。可风水总也轮流转之时,如今这个寒门敝户可是了不得,豫州解元便出在这户人家。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出间道平定蜀国的邓艾。他为人口吃,说话含糊不清,又是为避战祸,从外地迁来,不为当地人所喜,本来难有出头之日。不过贾仁禄提出的这个制度,以笔为媒,张扬自己,不用通过嘴。他虽然口吃,但胸罗万有,才华横溢,参加这种考试,自是得心应手,轻轻松松的拿下了豫州解元。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只要他去长安参加会试,出人头地,封侯拜相,自是不在话下。可是他家实在太穷了,这次去许安城参加乡试的钱还是他千辛万苦凑来的,欠了他人一**债,至今还没还上。长安可比安城远多了,又是大都会,住宿什么的要花的钱更多,是以他明知试期日近,却仍像没事人似的,替人放牛,一句也不提上长安的事。

    邓母自然知道儿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由得暗暗焦急,可是这差旅费对他们这个小户人家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实在没法子凑到。这日她再也忍不住了,问邓艾道:“艾儿,娘听说会试之期已近,你怎么不去长安?”

    邓艾道:“娘你最近身体不适,没人服侍怎么成?反正三年后又有会试,那时再去也不为迟。”

    邓母缓缓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道:“没什么事了,吃了饭早点歇着,明天一早好给人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