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报错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六十一章(上)
背景色:
字号:


    “哈哈哈……”曹操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厅堂内,许久方歇。

    一众文武不知曹操所笑为何,却也不敢擅自从起身抬头。

    “诸公都请起,我本就无意重罚子孝、宣高”挥挥手示意一众文武起身,曹操随即站起身,走到曹仁、臧霸的身前,亲自将两人扶起。

    “此战计划乃是由我亲自拟定,子孝、宣高不过依令行事而已,而今出现差池,实在是怪我筹谋不精”曹操环顾众人,笑了笑说道,“只怪我小看了对手……”

    “过不在丞相”曹仁挣扎着起身说道,“出征时,丞相三令五申嘱咐仁小心谨慎,是仁贪功心切,才为敌军所乘”

    顿了顿,曹仁又为臧霸求情道:“我率军追击前,宣高曾苦心劝荐,道等丞相赶到再行决定是否追击敌军,是仁不听劝阻。”

    “扑通”一声,曹仁再次跪倒在地,低抱拳请求道:“恳请丞相责罚曹仁,以正军法”

    曹操直直地看着曹仁,片刻后点了点头,肃声说道:“曹仁身为军中主将,用兵不慎,贪功冒进,乃至大军败绩,贬其镇东将军职为平东将军,杖20。臧霸曾劝推荐曹仁谨慎,已尽辅将之责,免于责罚。”

    鸦雀无声中,两名士兵将曹仁按倒在地,当堂杖罚,只听得“啪”、“啪”的声响。

    行刑过程中。曹仁牙关紧咬,始终不一声。

    待数到二十时,两士兵收杖后退,另有亲卫准备上前搀扶曹仁,却被曹操阻了。

    弯下身,曹操亲自将曹仁扶起,又命亲卫寻了个舒适的坐垫给曹仁坐下。

    责罚事宜完毕后,曹操回到自己主位上。转头对一直默然不语的贾诩询问道:“文和,云长和张飞的兵马眼下动向如何?”

    “正朝淮水方向移动,而且毫无隐蔽行军之意”见曹操相询,贾诩不急不忙地说道。

    “难道他们想撤了?”年轻的曹真立即接口说道。

    “有此可能”刘晔点了点头,分析说道。“淮阴之战关羽、张飞虽然占了些便宜,但依目下地情形来看,他们继续留在彭城、乃至淮北。已经无所作为,甚至可能为我军所破,撤退也是在情理之中。”

    堂中一众文武都是受曹操信任之人,对曹操的作战计划都有所了解,听了荀攸的分析,都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唯有荀攸目光凝滞,似在思索着什么。

    留意到荀攸的神色,曹操出声询问道:“公达。你心中似有所思?”

    “回丞相,攸正在寻思昨夜之战……”荀攸出列,缓缓说道,“很显然,关、张二人对我军诱敌深入之计早有防备,而且还早早设下圈套。张飞引军北上佯攻彭城是明。是虚;关羽领军潜伏于灵璧、泗县是暗、是实。从佯攻、潜伏,到拦截我军信使,都可证明这一点。不过,他们做的确实相当不错,尤其是张飞的那一系列设计——以悬羊击鼓的方法‘金蝉脱壳’,用抛弃粮草器械的方法反引诱我军……都是相当精彩地安排。

    但丞相的大计所以稍有受阻,在攸看来,最关键处还是在于彭城、寿春、广陵三地的时机调配出现差池。如若广陵内乱和于太守渡淮的消息先为关、张所知,他们还能如此安心地照原先计划行事么?”

    “公达说的在理”曹操思索片刻,点了点头。沉声说道,“现在看来,这一计划委实过于庞大,中间不免出现思量不周之处。当日,奉孝就告诫此计划中,各处时机地协调可能出现问题,可惜我未能听取。”

    说到这里,曹操不由想起了身在许昌的郭嘉,暗自叹了口气。由于常年服食五石散,郭嘉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自上庸一行中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后,虽经几月的调养,仍不见有多大好转。曹操顾惜郭嘉的身体,严禁他在养病期间料理军机事务。但郭嘉自己却不大闲得住,仍会通过一些途径关注时事。

    筹划此次大战的计划时,郭嘉也曾提过一些建议,但曹操听了后不喜反“怒”,“严令”郭嘉休养身体为上,暂时莫要劳心劳力。

    “眼下最要紧的是寻思如何弥补、扭转局势”曹操不是一个喜欢沉溺过去之人,很快便从淮阴败北的阴影中摆脱了出水,思考起下面的应对措施来,“文和,广陵和汝南方面可有新消息传来?”

    “暂时还没有……”贾诩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忽有一名小校急步来到堂外。贾诩一见此人,立即迎上。

    两人低语了片刻后,贾诩手持一封绢,走到曹操跟前:“丞相,广陵有消息了。”

    曹操接过贾诩呈上的绢,迅浏览起来。

    看完后,曹操将绢又回递给了贾诩,示意其交于众人传阅,他自己则低头沉思起来。

    “丞相,广陵内乱已起,关羽、张飞恐怕也得到消息了,这回他们不撤也得撤了”看完绢后,荀攸先开口说道,“这是一个战机,若能抓好,未必不能一扫昨日一战的阴霾。”

    “公达是说,借敌军渡河之机,再行施袭?”曹操立时领悟了荀攸的意思。

    “正是如此”点了点头,荀攸侃侃道,“只要能抓好时机,一举破敌并非难事……”

    听了荀攸的分析,曹操时而点头,时而又微蹙起眉头。

    待荀攸说完后,张合提出异议道:“荀大人计策虽然不错,但以大军目前的状况,恐怕无力施袭”

    “这个不妨”荀攸笑着说道,“以疲劳程度而言,敌军未必比我军好到哪里;唯有可虑的便是军卒士气。但此间的兵马,都是我军中精锐,只要能悉加调整,恢复士气当不成问题。相形之下,敌军着急撤退,士气也必受影响。此消彼长之下,我军不见得吃多大亏……”

    “关、张军中不乏智谋之士,不可不防敌再施诱敌深入之计……”贾诩出声提醒道……

    建安八年,十二月初一晚。

    借着夜色的掩护,锦帆水军舰队出淮河口入东海,在北风地驱引下,沿海岸一路迅南行。

    我站立在舰队正中的一艘斗舰大船的船头默然凝望着漆黑尸片的大海。海浪击打船体出的声响,持续不断地传入耳中。

    随着一阵细微的脚步声,甘宁来到我的身旁:“将军,外间风寒,还是先入舱歇息。”

    “不必了……”我轻摇了摇头,笑着对甘宁说道,“兴霸,没想到在夜里行船,依然能如此快”

    这支百多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上,不但有锦帆水军的将士,更有近5000名步卒。这些步卒,正是随我南下广陵平叛的。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我和二哥兵分两路——由我率少部兵马急袭广陵,负责平定叛乱。平叛之事,向来便是度越快越好。拖的时间越长,叛军声势越大,附逆者越众;反之,若能在最短时间内重创叛军,便可将局势稳定住。如此一来,叛军便难兴起什么风浪。

    从淮阴到广陵城,足有两百余里。若是走陆路,即便是急行军,恐怕也得花上近两天的时间。在这段行军的时间里,很容易被敌军察觉。但由于我军拥有一支强力的水军,便多了一种选择——走海路。由于现在是寒冬季节,西北风正劲,正是可资利用的大好条件。

    为保证达到隐瞒进军的效果,甘宁非常大胆地选择了熄灯行船

    所有船只不张一盏灯,不燃一根火把,只是凭借微弱的星光操船。

    起初听到这一建议时,我也大感震惊,但甘宁却显得信心十足。这信心,就来自于甘宁对其麾下水军士卒能力的绝对信任。事实证明,甘宁并非是妄自尊大,舰队行进过程中,虽偶有危机,但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呵呵……”甘宁语中带着几分自信地说道,“这一带的海路,末将以前曾走过不下十次,熟悉的很。只要风浪不是太大,夜里行船应当不成问题。”

    看了看天色,甘宁笑笑说道:“现在大约是丑时,再有半个时辰就可到达登岸地点。上岸后,如果一切顺利,将军明早就可以出现在广陵城下。到时,完全可杀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将军这么快就能赶到广陵,更想不到是乘夜从海路过来……”

    笑了笑,我转头再次凝望起漆黑一片的大海来……

    丑时四刻左右,舰队抵达一处名叫琼安的天然小湾。我领5000步卒登上了岸后,甘宁则率船队北上返回淮水。桓侯再生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 第六十一章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 .ads #fenye{ height:24px;line-height:24px;margin-top:7px; margin-bottom:0px;clear:both;text-align:center} #thumb{ height:24px;line-height:24px;overflow:hidden;text-align:left;font-size:14px;width:540px; margin:0 auto; } #thumb a{ font-size:14px;padding:3px 6px 3px 6px;margin:0 4px 0 4px;color:#333;border:1px #ccc solid;background-color:#eee;text-decoration:none; } #thumb a:hover{ border:1px #06c solid;color:#fff;background-color:#06c; } #thumb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