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报错
史料补充:东吴“解烦兵”
背景色:
字号:


    恩,从哪里说起呢?

    东吴的军制同曹魏一样,都是实行军户制的,而部队“公为私化”,基本上也都是将领世袭制。但是在东吴的军制中,还存在着一支直接隶属孙家中央的精锐的神秘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解烦”。这支部队在史书上的记载极少,着墨不多,但很有特色。

    解烦兵的创立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南下的时候。

    在《三国志-吴书》的《胡综传》里有这么一条不显眼的记载: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

    “解烦”的组建原因在此,目的是为了解决孙权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也。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

    另外一条记载,却是在建安末年的了:

    ……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脩(陈武之子)都亭侯,为解烦督。……(《三国志-吴书-陈武传》)

    建安末年,陈脩以亭侯的爵位拜“解烦”都督,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时,孙权的烦恼看来是不住增加中,所以“解烦”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关于这时的“解烦”有两条记载。

    1、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小陈去世是在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而韩当将解烦是在黄武二年(公元223),这时的解烦已经大规模扩充,而孙权只有在大将作战之前,才临时抽调一部分“解烦”给韩当破敌用。

    所谓“敢死”,都是指从军队中抽选出最为精锐的士兵。能与“敢死”并称,充分说明了“解烦兵”骁勇善战的特性。

    还有,丹杨郡就是现在的苏南地区,孙权在丹杨郡境内建城建业,他临时抽调“解烦”是为能够顺利平定丹杨贼,说明“解烦”的作用是拱卫国都的中央军一份子。

    综合来看,就是孙家班拱卫国都的卫戍精英。如果放在今天的北京,就是平定“*暴乱”的“三十八军”的地位了。

    2、(张温)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三国志-吴书-张温传》)

    这段话,是黄武三年(公元224)孙权下令囚禁张温的诏令。张温所要上表讨伐的宿恶,其实是豫章郡境内的山越人。孙权之所以抽调绕帐、帐下、解烦部队给予张温指挥,是由于讨伐任务非常艰巨,所以赋予他最精锐的部队,以至于后来曹丕南下伐江淮的时候,孙权要紧急诏令张温带军火速出豫章北上救援,张温“被命不至”竟然成了罪名。

    “绕帐”、“帐下”这些都是宿卫亲兵,相当于拱卫皇宫的禁卫军、羽林军一样,“解烦兵”能够与之同列,地位不言自明。

    东吴一向实行将领世袭制度,就是军队私有化,比如凌操一家三代(父操……迁破贼校尉……中流矢死。(凌)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凌)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拜偏将军,倍给本兵……会病卒……二子(凌)烈、(凌)封,年各数岁,(孙)权内养于官……封(凌)烈亭侯,还其故兵。后(凌)烈有罪免,(凌)封复袭爵领兵)

    其中也有特例,比如周瑜、鲁肃之子的特殊情况(周瑜鲁肃的食邑和部队都是直接对抗曹操和刘备,需要名将镇守,而周的子嗣不足担重任但也“授兵千人,屯公安”,这是一种将门特权的体现。而鲁肃之子鲁淑是遗腹子,鲁肃死的时候还没出生,所以无法继承部队。但“淑既壮”,于是濡须督张承就说“终当到至”,于是“假节,(鲁淑)迁夏口督”,等到鲁淑死后,“子(鲁)睦袭爵,领兵马”)

    而在陈脩死掉以后,史书中没有在记载解烦兵的史迹,所以下落不明。但是陈脩没有子嗣继承,而孙权也没有将此军交付他弟弟陈表的记录,说明“解烦兵”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将领,是直属孙家班中央的特殊精锐部队。

    资料来源:

    《三国兵制杂考》

    《孙吴世袭领兵考》

    《三国志-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