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回复: 1

三国大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6 15: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字转载自https://www.lkong.com/thread/3152413

一:东汉末年。

泛指中平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具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到曹丕篡汉称帝结束,共计36年。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加之天灾瘟疫不断,各地爆发大规模叛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张角三兄弟带领的黄巾之乱。

同时,朝堂之上由于十常侍把持朝政,导致政务腐败,国务羸弱,地方豪强在黄巾之乱的大背景下,纷纷招兵买马保卫家园,后来由于国朝的衰弱,这些拥有兵马的地方豪强又演变成朝廷仰仗的一方诸侯。

后来,这些崛起的诸侯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大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中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XX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除此之外,地方豪强能兴起也归功于刺史制度的变动,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

直至东汉灵帝时期,由于刘焉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导致刺史一职直接成为地方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这样的情况间接导致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之名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XX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州,各州均有豪强割据,而在这些割据势力中,除了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外,还有一些势力存在。

首先是荆州刘表,他就是典型的受专于刺史改州牧政策的地方统治者。

刘表成为荆州牧,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在乱世中,先杀孙坚,后抗曹操,成为天下举足轻重的力量,不过刘表过于保守多疑,宠信奸佞。

他死后,其子刘琮继位,曹操统一北方,开始南征,刘琮便举众投降。

接下来是刘焉、刘璋父子,刘焉向汉灵帝提出刺史改州牧的建议,而后主动申请赴任益州牧,到了该地后,一方面扫除地方势力,加强自身的统治。

另一方面则公然断绝益州与中央的联系,成为益州的一方之霸,他死后,由其子刘璋继承其位,最后由刘备所降服。

领兵的武将如韩遂、马腾等人,也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来源的一大途径。

他们曾一再击败中央XX的军队而声名大噪,不过后来发生内斗,最终被曹操分化击败。

此外,民间出现了很多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武装集团,例如张角领导的黄巾贼、张鲁在汉中地区领导的五斗米道教众、凉洲枹罕的宋建则自立为河首平汉王。

1、1:黄巾之乱。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其兄弟张梁、张宝自封“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谶语,率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数十万(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教众起义,因其头戴黄巾,史称黄巾起义。

起义初期,黄巾军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攻城夺邑,焚烧官府,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也因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等缘故,被汉灵帝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

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3万多黄巾军惨遭屠杀,5万多人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

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汇合,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

后因作战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也投降。

1、2:动乱伊始。

188年,汉灵帝为方便抵御黄巾之乱,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这一措施使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

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切断与朝廷的关系。

189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

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

何进还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

而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之后,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并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

最后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开启东汉末年的动乱时代。

1、3:董卓乱政。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

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

不久,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何进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势力。

灵帝死后,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谋计诛杀张让,遭到何太后的反对。

于是,何进便诱董卓以好处,以圣旨名义召他立即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董卓接到圣旨后立即召集人马,连日引军进京,并按何进的意思上书少帝,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

可董卓万万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杀死。

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也趁机领兵进入洛阳,听到何进被杀后,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

张让和中常侍段珪为避祸,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却被行进中的董卓撞见,少帝刘辩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董卓大为欢喜,因此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最初念头。

之后,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

1、4:190年各州的最高长官。

南阳后将军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偏将军马腾,幽州奋武将军公孙瓒,上党行军司马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

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

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

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5:长安之乱。

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

不久,其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

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

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

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

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1、6:曹袁争势。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中央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

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

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

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最后被曹操及刘备攻灭。

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

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绍灭亡。

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

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

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

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期间,沮授也曾建议袁绍奉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嫌麻烦,以天子是董卓所立为由拒绝,导致被曹操抢先。

1、7: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刘表病死,曹操立刻讨伐荆州,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操率军追杀,刘备抛弃妻子,仅带十余骑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1、8:赤壁之战。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南阳),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1、9:吴蜀决裂。

211年,刘璋请刘备入蜀对抗张鲁,并给予刘备钱粮,但刘备迟迟不打张鲁,反过来攻伐刘璋,最后刘璋不得不出城投降,刘备得到益州。

215年,孙权派吕蒙攻取荆州东部3郡,刘备与孙权进行湘水划界,曹操率主力进攻汉中的张鲁,占领汉中,孙权趁机进攻合肥,但被张辽击败差点被生擒。

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襄樊发起进攻,曹操派徐晃长驱直入击败并追杀关羽,关羽败退乘船过汉水,孙权又遣吕蒙渡江攻伐关羽,将关羽斩首。


1、10:曹丕登基。

公元211年7月,曹操率军征伐凉州,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等外族势力,凉州地区基本平定,由此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楼主| 发表于 2023-2-26 15: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三国纷争兴亡过程之三国归晋。

三国 (中国古代汉朝、晋朝之间的历史时期、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在白狼山之战中,派遣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又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

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

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曹操大军前来欲夺回汉中,不成,于是从汉中退向长安。

刘备大将关羽趁虚而入攻打襄樊,八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一度威震华夏。

十月,曹操大军回到洛阳,孙权请求讨伐关羽来为曹操效劳,于是,曹操大军准备南征关羽,但尚未到达,徐晃就已击退关羽。

同时,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因为汉朝灭亡,三国时代也就从此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

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东吴孙权重新联盟,并致力恢复国内生产。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控制了大权。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人先后三次讨伐司马氏,均以失败告终。

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绕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统一全国。





2、1:夷陵之战。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2: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东部)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

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3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