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8|回复: 0

歪论三国演义人物之孔融——十岁看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自http://xitiruo158.blog.hexun.com/57982403_d.html

网络作家:济溪河



      在战乱频仍的三国时期,文人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在三国文人当中,孔融的名气怕是最大的了。孔融屡次触忤曹操,终为曹操构陷杀害。即便如此,曹操的继承人魏文帝曹丕,依旧赏识孔融的文学才华。曹丕曾悬赏征募孔融的文章,并且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并列为“建安七子”。在《典论》一文中,曹丕还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足见孔融在当时文坛首屈一指的影响力。

      “孔融让梨”,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孔融排行老六,兄弟共七人。四岁的时候,每次兄弟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拣小的拿,而哥哥们都争先恐后地拿大个儿的梨。大人们就问他:“你怎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父亲的小儿子,就应该拿小的。”于是,孔氏宗族交口称赞孔融懂道理。

      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正是孔融的故事,简直把孔融当做道德的楷模了。

      孔融是不是道德的楷模呢?济溪河认为,我们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评价一个人,应该彻底全面,才能有说服力。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的也是孔融的故事。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去,当时的大名士李膺在洛阳。由于李膺名气特别大,很多士子文人都以得到李膺的接见为荣。后来,李膺不胜其扰,规定只有名士和他的本家亲戚才能获得见面机会。孔融少小年纪,就登门拜访。他对看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看门人一通报,李膺接见了他,感到好奇,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呢?”孔融朗声回答:“我的祖先孔子曾向你的祖先老子(李聃)请教过问题,他们是师友关系,所以我和你也是世交啊!”当时在座的宾客都很惊异。但是,当太中大夫陈韪得知后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时,孔融立马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一席话,弄得陈韪十分尴尬。在此处,可是一丝一毫也不见孔融有谦让的品德啊。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通过孔融四岁、十岁的两件事儿的对比,我们便能清楚地分析孔融的性格心理特征:一、聪明伶俐;二、自负才气。济溪河认为,孔融让梨在体现道德高尚这一点上说服力并不足,更能说明孔融乖巧机灵的性格,毕竟他获得了众人的夸赞,这是远远超过一个大个儿梨的更大奖赏。

      为什么说让梨不能体现孔融道德高尚呢?且看看成年孔融的出格言行吧。孔融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便装出行,估计在当时就是“不顾体面”的典型人物。孔融,甚至认为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虽是些大实话,却离经叛道,悖谬之极。谁又敢说孔融是道德楷模呢?

      儿时讥讽大人“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成年之后,孔融屡次冒犯曹操就不足为奇了。曹操攻下邺城,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这事儿本就不光彩,孔融偏偏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的时候,把纣王的爱妃妲己赐给弟弟周公。您效法武王,把甄氏赐给曹丕,真是一件大好事儿。”可笑的是,曹操不知道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讽刺,竟然问孔融出自于哪个典故。孔融说:“哦,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您想啊,武王聪明神武,肯定会怜香惜玉,把妲己赐给周公,不正好两全其美吗?”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愤恨不已。

      还有一次,曹操禁酒。由于连年用兵,又赶上灾荒,军粮短缺,曹操下令禁止喝酒。孔融却多次写信给曹操,反对禁酒。在信中,孔融怪论频发:“天上有‘酒旗星’,地上有‘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况且,夏桀和商纣王都是因为女色亡国,那你把婚姻也一并禁止算了。”一派无厘头的言论。      

      最终,孔融多言获罪,累及家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孔融的一生,或可作为“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典型注解。

      本文作者:xitiruo   作于:2010年10月23日23:22:56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19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