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3|回复: 2

【水乡越苑】转帖评论:越剧莫变成“祥林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1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沪、浙两地正在纪念越剧诞生一百周年,各类媒体机器开动起来,老中青艺术家在红地毯、荧屏、舞台上纷纷亮相,煞是热闹非凡,但是,我看到的却是这个美丽剧种的不自信,各种宣传都是在进行回顾越剧过去的新一轮的诉说,坦率地说,越剧似乎正在变成不断向人诉说的“祥林嫂”:所不同的是,祥林嫂不断地在说“我真傻……”,而越剧则不断在告诉:“我过去辉煌……”

  我不反对举办纪念活动时发表一些过去的照片、资料、事件回忆等,但要有适度,现在的问题是,越剧界在宣传过去的辉煌时,总是把一些以前曾反复发表过的老照片、老故事重新登一遍、说一遍,例如那张越剧十姐妹的照片,上海的报纸已不知道登过多少亇轮回了,几乎是隔几年就要登一个轮次,而且是几家或更多的报刊登,越剧改革多少周年要登,越剧进上海多少周年纪念要登,越剧院成立多少周年要登,其反复刊登频率,已超过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著名照片的程度了。而一讲到越剧历史,每次都集中在个别越剧艺术家身上(如被泼粪陷害呀、《山河恋》演出呀等事件),而对越剧在艺术上如何一步步发展、突破的历程,却介绍得比较少。至于对越剧有贡献的艺术家的介绍,也主要局限在对演员身上,尤其是少数几位流派老艺术家身上,而对幕后人物如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有大贡献的艺术家却常常被忽略了。例如:讲越剧百年辉煌和对艺术的贡献,不能忘记了南薇、韩义、徐进、吴琛、刘如曾、苏石风等,南薇1943年5月加入雪声剧团,三年中编了《香妃》、《西厢》等10部大戏,执导了16部新戏,为越剧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现在各种越剧纪念活动都无人提起,也没有人研究他。作曲家刘如曾是越剧音乐改革的主将之一,他的作品《梁祝》、《西厢》、《祥林嫂》都是越剧的里程碑。而徐进解放前就为越剧写了几十部戏,是60年代的越剧《红楼梦》的编剧。但所有这些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在纪念活动的宣传中都不被人提起,似乎越剧光有少数流派代表人物就能辉煌百年了,这好像说不过去。

  第二个是纪念的方式。我认为要使越剧一代代传承下去,目前最迫切的是说真话、真听各方意见、探讨现在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的前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光回顾过去,或是只组织一些老戏片断的演唱活动。现在戏曲生存状态严峻是不争的事实,越剧也未必能置身事外。最近几年,越剧舞台优秀成功的剧目较少,而且在发展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艺术问题,这些并未能在越剧界内部和越剧界与越剧迷之间的取得共识,一些艺术家近年进行的改革探索也确有总结和争鸣的必要。当前,尤其是要多听不同来自越剧界以外的不同声音和意见,对一些艺术问题进行一些评估,例如:越剧的题材拓宽问题、男女合演定位问题、越剧音乐如何保持民族化问题、越剧舞美的艺术风格问题、越剧要不要改变轻歌曼舞风格使自己“硬化”的问题、越剧要不要丢掉传统“拐棍”“全面整形”问题、越剧要不要“丢掉”传统观众问题等等,我认为当前越剧界的创作思想很乱,即以题材拓宽这个问题而言,就值得探讨,例如某些京剧界的优势“硬派风格”剧目,越剧是否有必要移植?这就值得讨论,像《赵氏孤儿》、《霸王别姬》这类“硬题材”,越剧舞台又没有类似京剧花脸那样的行当,再怎么演,都不会出来京剧的那种艺术味,如楚霸王这个角色,让一位女小生(武生)去演,总归很别扭。因为人们看惯了越剧的轻歌曼舞、诗情画意,越剧的特殊观众群体也较难爱上舞台上很阳刚的角色。各个剧种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不必硬要去“逞能”。以上这些问题,越剧界好像并未理出个头绪,虽然艺术创作允许和提倡风格多样,但对一些不成功的探索,还是要辩透说清,有的“探索”应当及时刹车。

  第三是当前越剧院团的管理体制问题,这个问题已到了不能再回避的地步了。像上海、浙江两大准国家级的越剧院,每年有大批演员不能经常上台演戏,有些艺术上顶级的演员也常处于无戏可演的状态,难得在舞台上亮相,而带来的后果则是剧团要靠公家养着,靠演出收入没法养活自己,每次所创作的新戏,也是投入多、收入少,经常收不回成本,社会效益也不怎么样。以上海为例,申报文化部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越剧年年缺席,这种状况如何改变?体制上要不要像江苏昆剧团那样变一下?在纪念越剧百年诞生的时候,我认为既要讲过去,也要讲现状。但现在越剧各次纪念座谈会,大家都是客客气气讲一些套话、好话、过去的话,对敏感话题、确实要讨论的话题都回避了,纪念座谈完全流于形式,据说有的专家已不愿参加这类研讨座谈了。我在想,假如国家不养剧团了,或者根据剧目的社会效益和演出场次发工资发奖金,现在养着的剧团也许更有活力。越剧界一些中青年演员艺术上正处于高巅峰状态(其中最杰出的是袁派花旦方亚芬),目前常常无法演出,太可惜了,有必要在这里为她们呼吁一下。

  这次越剧百年纪念活动中,一些老艺术家寻访老闸剧场时非常激动,大家都希望在那里建一个越剧博物馆。这种心愿很能理解,不过,我认为可以商榷。一是嵊州已有了规模较大的越剧博物馆,上海还需要再建吗?二是上海目前最需要建的是戏剧博物馆,这个建议,我早在十多年前就第一个提出来了(有报纸文章为证),越剧可以作为展示内容的一部分,单独建越剧博物馆似无必要。如越剧界实在要单独展示自己,不妨把越剧院在汾阳路的房子腾出一部分来展示越剧发展历史和越剧艺术文物。我在想,越剧界迫切想建博物馆,是否表明“越剧老了”,而事实是,越剧只有百年,在戏剧历史长河中她还是“林妹妹”,不是“史太君”,昆曲、京剧比她年龄大多了,都在时刻想着煥发青春呢,从没想进博物馆的想法,所以,越剧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建博物馆,应该把精力放在艺术发展上。我要说的是,目前越剧界出现的某些窘态,还是越剧界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篇文章就说不清楚了。但是,我希望在越剧百年纪念活动以后,越剧界应少再举行类似的纪念、多从事创作实践;少炒或不再炒尽人皆知的那些当年辉煌“冷饭”故事,多争鸣越剧发展中的问题。我很喜爱越剧,不希望她变成一位恕叨的“祥林嫂”,更不希望她进入博物馆。


作者:陈云发
发表于 2006-6-25 13: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北方人来说,越剧、沪剧还是比较有语言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杨主簿 at 2006-6-24 05:07 PM:
对于北方人来说,越剧、沪剧还是比较有语言障碍

可以听听曲调啊
音乐是没有地域限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啊三国

GMT+8, 2024-5-18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